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培训为纲 教研为线 管理为要

培训为纲 教研为线 管理为要

2012年09月28日 22:57:53 来源:安徽省舒城县山七镇中心小学 访问量:36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培训为纲 教研为线 管理为要

山七镇中心小学坐落于舒城县山七镇街道,地处王母山麓脚下,万佛湖之滨,是典型的山区小学,学校背依青山翠竹,环境优美,占地面积约3288㎡。学校现有教职工24人,12个教学班,学生数达500余人。学校以“办一流学校、创一流环境、抓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为办学方向,制定出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人数直线上升。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创造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力求以创造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将我校课改工作从以下几方面作以简要回顾:

一、多措并举,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1、加强通识性培训。一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听取大家之言,吸取间接经验。二是采用展示课程改革“论坛”的方式,对照教学行为与原有的思维开展课程改革的通识性培训,实现了由“旧瓶装新酒”到“新瓶装新酒”的认识变化。

2、重视前期培训。一是坚持培训上岗的用人原则。将县级培训和校级培训成绩作为教师上岗必要条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合格才能上岗的原则。二是分级培训与整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即学校行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都先期接受通识培训,提高理论水平,从整体上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并在培训上岗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经验与理论整理出来,供更多的教师参照学习。

3、坚持学科培训。一是注重县局教研室组织下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两大方面的培训。二是结合学校校本教研平台,深化培训效果。三是采用假期集中与平时分散、点与面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利用专题报告、互动交流、参与、观摩、研讨等不同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分学科开展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4、强化过程培训。一是充分发挥教导处与教研组的功能,将课题组与教研组合并,成立6个覆盖不同年段、所有学科的教研组,将传统的三课活动打造成为精品的研究课。二是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在课题研究中,抓住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5、突出校本培训。一是从坚持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要求教师在以课例展示为载体的校本教研中强调“理论引路一课二上三稿四反思”,也就是说强调教师的“参与”、“体验”、“探究”、“经历”。二是抓案例培训,体现共同进步。即引导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讨论。三是用课题融合常规教研与科研,将问题研究、学习反思、专业提升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研究行为。

二、深化教研,创新实践,注重课改实效

1、积极探索实效教研方式

一是采取集体备课、直接指导、重点建设、典型引路这样一个以点带面的推进模式,推进教研方式。二是通过课改实验班级的建设实践,实实在在地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在此基础上大范围提高其他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三是建立与周边学校的定期联合教研方式(五桥中心小学、五显中心小学、晓天中心小学),采用课例展示、教学论坛等手段,使全校教育研究整体发展上有一个新突破。

2、努力构建全新教学策略

1)、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深化集体备课方式,教师由单打独斗到教研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示范引路;教学设计从重预设向重生成发展;师生由单向交流到多维、多元交流发展。

2)、研究新理念下的课后反思。一是反思教学亮点。即教学过程中最满意的方面,以便今后发扬借鉴。二是反思教学“败笔”。即疏忽失误最不满意的方面,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三是反思课堂生成。即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一细节引发产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的思路。四是反思今后教学设想。反思的内容极为宽泛,一点感悟,一点遗憾,一丝欣喜,都使教师们细细咀嚼。

3、创新实践多元校本教研

1)、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校本教研

  一是确定有效校本教研主题。确保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有潜在的价值性和解决的可能性,能解决困惑,并经过归类、分析、综合,再上升为主题。

二是通过课例研究,深化和落实教研主题。抓好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预设课堂教学,并关注课堂生成,课例及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充分展现集体备课精髓,确保研究课题的有效性。

2)、以反思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学习理论,在集体研讨中相互交流。首先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前,备课组要印发教师个人要收集一些切合研究主题内容的学习资料学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其次是集体研讨主题的生成。依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促进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既深化了研究主题,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撰写反思,在自我感悟中获得发展。一方面,我们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将课题研究、课程需求、课堂问题、学校需求融合成为主题,有计划、有步骤、有行动地开展系列专题校本教研,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发言人”。另一方面,我们建构了校本教研联动模式,将校本教研的视界尽可能拓展。在这样的构架中,我们采用计划-行动-反思-行动-反思……循环往复式的滚动研究,将研究逼近最优化。

三、注重管理,多元评价,力求学科平衡

1、建立课改管理制度。一是设立专项资金,保障教师外出培训和学校课题研究,力保教师不错过任一次可能培训提高的机会。二是成立学科教研组,主抓学校教研工作,落实各项制度,有效地促进了课改的顺利进行。三是审时度势,在教学常规、校本研修、学生德育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以适应新课改对人、财、物的需求,确保将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新课程上来。

2、探寻新型评价机制。一是要求教师认真解读新课程关于评价方面的要求,鼓励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地尝试,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等。二是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再单纯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做法,教师的一个眼神、一种微笑、一句赞许的话语都已成了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三是改革考试评价机制。教师写在学生素质报告单上只能用等级对学生予以评价,评价语言必须富于人情味,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和优点,更具针对性与激励性。  

3、注重学科设置均衡。一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不得占用非工具学科课时。二是非工具学科安排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将技能课程提到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予以考评。三是完善专用教室的功能和教学设备的添置,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与体育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在课改行动中,不断反思、努力前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学校”,被舒城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平安校园”的光荣称号;有12名教师分别获得市、县级“模范教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县级教学论文获奖30人次,市级以上论文11人次,有多名学生在市县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达二十余次 ,其中舞蹈《辣妹子》获六安市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三等奖。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肩负着课改实践的责任与义务,既要乐观地看到新课程改革在短短的几年内所取得的喜人成绩,要对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我们只有在前行中思考,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与措施,才能取得改革的最终胜利。

 

 

 

 

 

编辑:谢兴益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安徽省舒城县山七镇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安徽省舒城县山七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